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党员干部心得体会_学习科学发展观

发布时间:2020-07-17 10:38:03 影响了:

  党员干部心得体会_学习科学发展观

  一个多民族地区,其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诸多影响、阻碍发展的因素和困难。因而,应坚持不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始终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下面w88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党员心得体会_学习科学发展观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党员干部心得体会_学习科学发展观
 

  心得体会一

  我叫xxx,是在贵州山区工作多年的一名普通党员干部。作为来自边远山区的基层党员,我仅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风党纪、廉洁自律等方面谈五点肤浅的建议,以表达一位基层党员的心声。

  一、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其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诸多影响、阻碍发展的因素和困难。因而,应坚持不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始终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去投身贵州各项事业,实现稳定、和谐、跨越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的各项体制和机制。

       坚决打击和消除一切腐败现象,逐步消除党内个别腐败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牢固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动和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振奋精神谋发展。

  三、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使之自觉树立“对党感恩、对国忠诚、对民有情”的责任意识。时刻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经常牢记党和人民的培育之恩,安心工作,学会知足。讲报恩,不求索取;比实绩,不比排场;比人品官德,不比华丽外表;比付出奉献,不比车子房子;比内心充实,不比奢侈享受。用崇高的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在民众中树“一根标杆”,立“一座丰碑”。

  四,高扬勤政廉政主旋律,

       大张旗鼓地树立“务实为民光荣,清正廉洁有为,甘当公仆是责”的正气,使“干成事的人扬眉吐气,能干事的人越干越欢,想干事的人意气风发”,从而毫不保留地释放潜在的能量,为建设贵州、发展贵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五,关心长期在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老实人”。

       “老实人”(指乡、村干部)往往大多表现为忠诚朴实、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心直口快、坦荡无私,因而他(她)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在上级面前展露“才华”、留“好印象”,也不会溜须拍马、说奉承话,博取领导的欢心,更不会劳民伤财、搞形象工程谋取所谓的政绩。因而要在政治上、生活上、心理上、舆论上、用人环境上关心、爱护、帮助他(她)们,让他(她)们也“有机会、有平台、有地位”,充分发挥出全部的智慧和才华,为贵州的振兴贡献力量。

  心得体会二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新阶段新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我国经济在保持20多年快速增长之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的难度加大,需要付出更艰巨的努力;

       二是发展问题更趋复杂,改革攻坚阶段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现出来;

       三是本世纪头20年,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机不可失,稍纵即逝。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我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特点和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观点。马克思主义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社会是由物质生产力的进步所决定和推动的自然与历史的发展过程;社会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有机整体;社会发展进程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社会主体的能动性辩证统一的过程;实现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理想状态,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所主导的持续的、和谐的物质交换过程;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升华。回顾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进程,在每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党都围绕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创造性探索,从而形成指导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历史性课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期经验的积累和升华,也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继续开拓创新的新鲜经验的结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好行动。

  二、和历史上的发展观相比较,科学发展观具有全面综合性性、协调互动性、内生可持续性、人本前瞻性等特征。

  统发展观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为主要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的唯一尺度。其基本特征是片面性、局部性。它认为经济的发展会自发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认为经济增长是发展的捷径。这种发展观的实践导致经济的片面增长伴随严峻的负面结果。一是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和粗放式利用造成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枯竭,需求增长与资源有限的矛盾尖锐化。二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三是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单纯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消除贫困,而且由于发展的畸型,造成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社会公平问题凸显。从社会整体来说经济的片面增长与社会弊端之和收效很小,有人称之为“有增长而无发展”。

  我们在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后,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扬弃传统发展观的片面性,全面综合性是它的特征之一。科学发展观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教训和经验的扬弃。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基础上的。既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改善政治民主、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水平,提升每个作为整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这是实现整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我们的改革突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起了巨大作用,但也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类似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出发,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即着眼于对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全面思考,着眼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着眼于政府、企业和公众之社会结构的全方位管理。

  协调互动性是科学发展观的另一特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必然要求在经济层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重工业、轻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等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协作,最高领导层要统筹兼顾,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实现各部门、各行业、各群体的良性互动。在社会意识层面,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充分利用社会意识对社会经济、对政治的能动反作用,加强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培养公民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将社会公平意识注入社会分配制度,力争通过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如果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孤立、相互脱离整体目标的排斥,社会整体的发展就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五个统筹”,使社会与自然以及社会诸领域、诸要素从紊乱到有序,从失调到和谐,实现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

  内生可持续性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三个特征。伴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由自然对人的统治到人对自然的征服,人和自然的矛盾,开始激化。对传统发展观造成的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性的反思,科学发展观继承了综合发展观的合理之处,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对稀有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充分利用,避免粗放式开发造成的浪费现象,倡导节约,挽救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能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的承受力,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我党新一代领导集体,不象有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对现代发展观持反对和排斥的态度,而是高瞻远瞩,对现代发展观持认同的态度,并把它同我国建设实际结合起来,走用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这是对时代潮流的正确回应,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

  人本前瞻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特征。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了第一份《人类发展报告》(HDR),明确提出发展的目的是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发展应当以人为中心。这一组织还设计了衡量人类发展状况的人类发展指数(HDI),用来评估各国人类发展的平均成就。综合可持续发展观仍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以物为本,忽略了人的地位。科学发展观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以物为工具,以人为目的,以人类的发展为评价标准,科技发展观汲取了现代发展观的合理内容,是对发展本质的最深刻认识。

       人本前瞻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特征。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另外值得提出的是,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谋发展的宏略,和现代西方发展观不可等同,西方现代西方发展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行的时候,带有虚伪性,评价别国发展的时候带有双重标准。对别国资源的掠夺、主权的干涉、本国人权问题的态度等问题上令世界人民不能苟同。

  三、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种不协调、不平衡、不适应、不和谐的方面严重影响了并且正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就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就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推进统筹区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落实;就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就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既定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也才能顺利实现。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已经或者正在经历从单纯经济的视角转到了社会整体的视角,再到人的视角以及人与自然相谐和的视角的转换。这种转换始于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扩展到全球,日益深入人心。许多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已经和正在经历着从简约的经济发展到综合的社会发展、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的转变。现在,主导世界发展潮流的是新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综合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强调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综合性、内生性,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在综合发展观的影响下,许多经过一个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浪潮洗礼的国家已经从自身和他国的经验教训中增加了理性思考,越来越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即使是一些后进国家也都把正确对待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列为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控制人口和开发人力资源相协调,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发展,反对用局部的发展损害整体的发展,反对今天的发展损害明天的发展,反对当代人满足自身需要而损害下一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观逐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接受。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发展观念必然折射出世界发展的时代特征来。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和预测未来社会前景的理论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社会形态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尺度。这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总趋势,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之路,做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带领全党探索和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从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现实国情出发,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重心、发展动力、发展条件、发展战略等一套比较系统的发展理论。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突出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主题,在我国社会发展目标、发展阶段、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调协调发展,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以及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时期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这就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条根本要求,揭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线保障、社会保障、动力保障和政治领导保障。总体来说,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政绩观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通向共产主义的里程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它将指导全国人民在发展前进的征途上指明方向,永不迷航。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并领悟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特点、意义及要求。在实践中贯彻,在实践中落实。掌握国家发展的脉络,跟住国家发展的步伐。

  心得体会三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地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学顾。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目标和工作都是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我们面对5.12汶川地震,南方雪灾时都得到了深刻认证。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既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不计代价的。

       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各级党员干部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增长才干、才能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习力。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解决党员干部思想和作风问题的需要,也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需要。自己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减轻患者的病痛,解除患者的疾苦。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自己做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又是一名共产党员,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对科学发展观指导医疗工作有以下几点体网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是要义;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需要先进的基础设施、精湛的医护技术、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医院文化来支撑,需要不断发展。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果医院停滞不前,必将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提高医疗效果,增强竞争能力要靠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优质服务要靠发展;打造医院品牌,形成专科特色医院,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医院发展就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优势是关键;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在医院工作中,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没有速度就不存在发展。但是要的发展是协调和具有优势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真务实,踏踏实实,推出医院的发展优势。要推出技术优势,要推出专科专家优势,要推出规模优势,要推出设备优势。我院用于设备投入的费用逐年增加,医院具有的专科技术优势、专科人才优势、专科设备优势,均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给病人带来满意,给职工带来利益。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前提;医院担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以人为本、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首要内容。作为医院,首先要以病人为中心,把患者满意作为医院工作的首要任务;医护人员要重视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提高,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病人,赢得效益,赢得发展,最终达到人民群众的真正满意。

       否则,医院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在竞争中必然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其次要以员工队伍为本,提倡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形成“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努力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目标。作为一名医院的中层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以方便广大病员、增加群众信任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好群众的联络员、监督员、服务员,努力为临床一线服务。只有这样,科学发展观才能落到实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思路是目的;我院正处在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这就需要我们坚决贯彻院党组的要求,通过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大讨论,理清发展思路,把医院的事情做好。一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步伐;二是要增强创新意识,构筑发展平台;三是要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发展体系;四是要增强竞争意识,提升发展动力;五是要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发展战略。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始终以较高的起点,围绕品牌创建,从长远的角度来科学地谋划本科室的发展大计。

  作为医院一名党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应该是切实做好新形势医疗卫生工作;就是认真研究卫生行业自身发展规律,面向基层,加快科室负责步伐,夯实事业发展后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从干部职工根本利益出发,想事、谋事、干事,积极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调动大家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凝心聚力,共同打开我院医疗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1 版权所有 w88网站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