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正文
 

【海外实习育人平台的构建和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3:51 影响了:

  [摘要]创新性人才培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问题,而实践教学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迫切性,介绍了在钱伟长“拆除四堵墙”办学理念指导下,上海大学在海外实习育人平台构建方面所进行的初步探索和主要措施,并对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海外实习 国际化
  
  一、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意义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如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开放性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1月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发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号召。之后,在院士大会上又突出强调,创新性科技人才的成长“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这一系列决策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理念的体现,是具有前瞻性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重要主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强调了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我国以往的高等教育比较强调理论教学,将掌握理论知识作为大学生的核心任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实践教学,往往只是理论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预期效果。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国家对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指出,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而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
  
  二、国际大都市人才培养需求和上海大学人才培养理念
  
  新世纪新阶段的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为了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才需求,就必须以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领军人物为重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延伸,人才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内,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范围,而是以本民族的文化为背景,超越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分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上海大学发扬“自强不息”校训精神,形成“拆除四堵墙”、“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的独特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堵墙”的第一堵墙,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密切联系社会并为之服务;第二堵墙,是学校内部、各学科之间的墙,打通现存的“部门所有制”,以适应当代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第三堵墙,是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积极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科研,通过从事科研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第四堵墙,是教与学之间的墙,学生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上海大学在全国率先推行了“短学期制”,其主要意图就是缩短学期,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和进行科研,使学生有充分时间自学读书,并进行社会调查和到工厂实践。
  近年来,瞄准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城市发展定位,在钱伟长“拆除四堵墙”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上海大学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新的改革和尝试,其中,加强学生海外实习与交流工作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上海大学学生海外实习工作状况
  
  1.工作模式
  (1)校际合作
  2004年以来,上海大学分别与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法国里昂天主教工艺技术学院、韩国全州大学等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注册为对方学校的学生,由对方学校派这些学生到去对方国家的公司实习。例如,2005年至2006年,上海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合作,将10名学生派往德国“宝马”和“博世”等全球500强跨国企业的总部实习。2007年开始,上海大学与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合作,到目前为止共派遣了55名学生赴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和迪斯尼公司进行为期大概五个月的学习和实习。
  (2)校企合作
  2006年至2007年,上海大学开始尝试与一些跨国企业的上海分公司或部门合作,派遣学生到这些公司在海外的分公司或部门进行实习。例如,与花旗(软件)上海分公司合作,2006年,学校派遣了5名学生赴其在新加坡的公司进行培训实习;2006年下半年,上海大学与德国德马格公司合作,派遣1名学生到其马来西亚分公司工作。
  (3)学校与有关组织合作
  2005年起,上海大学与爱因斯特组织(中国)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截止2008年,共派遣了40多名学生到欧洲、美洲、澳洲等国家进行为期两个月到一年的专业实习。2007年起,上海大学开始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下属的中外服和美邦国际合作,2008年暑期,派出48名学生赴美国六旗魔山主题乐园和环球影城主题乐园进行暑期实习。
  2.实习成果
  (1)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鉴于海外实习在地域性和学校教学计划安排方面的特殊性,学校在选拔学生阶段挑选了热爱祖国、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上、辅导员评价较高,英语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适应国外的陌生环境,提高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开阔视野,增强自信心,深化专业知识,锻炼沟通交往能力。现在,他们中有的已就职于著名企业的重要岗位,比如,沃尔玛、IBM等世界五百强公司;有的得到了国外公司的工作机会,毕业后在海外就业;有的赴海外继续深造,有的仍在进行研究生的学习,并把在实习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
  (2)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海外实习工作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来说,都是新生事务。不同文化理念和不同教育体制以及学生、学校和公司利益诉求的差异和磨合,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和机遇。上海大学在教学管理、学生实地管理、奖学金评定、学生教育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第一,学分确认工作。实习单位的工作时间与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常常会有冲突,学生需要调整学习计划,方能顺利按期毕业,为此,学校根据学生所参与海外实习项目的具体安排、培训内容、实习期限以及专业关联度,在学生实习前制定相应的学分确认方案。学生对学分确认方案确认后,学校方才给予学生参与海外实习的资格。学生回国后,学校根据学生签署的学分确认方案、学生海外实习取得的证书、实习鉴定、成绩单、考勤记录和实习小结等,给予相应的学分确认。这不但有效指导了学生的实习,同时也保障了学校实习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前期教育和沟通。由于海外实习在实习时间、地点和费用等方面的特殊性,学生在获得签证后,学校相关部门及学院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行前教育会,对学生进行外事礼仪和纪律教育、爱国爱校和规则意识教育,同时,将有关项目的情况、签署学分确认方案和项目告知书与家长沟通。
  第三,实地管理。根据项目运转情况,选派优秀带队教师在项目前期或中期,前往学生海外实习地;对海外实习学生分组和干部配备,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在校园网开设海外实习BBS,通过qq、msn、电子邮件、手机等与学生保持经常联系。
  第四,后期激励措施。为“创新教育环境,成就学子未来”,建设优质学生成才平台,学生结束实习项目回国后,学校组织海外实习经验交流会和设立海外实习奖学金,一方面,鼓励参与项目的学生;另一方面,也使没有参与到项目的学生能开阔视野、分享海外实习的经验。
  3.存在的问题
  在这几年的摸索过程中,出现过一些问题,也碰到了不少困难。
  在海外实习工作模式中,校际互换和校企直接合作,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因为费用相对低廉。但是,这种合作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如校际互换要求国内高校为外国学生在中国提供同样的工作机会,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接受海外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需求相对不高,付给海外学生的实习补贴较低,而海外学生对住宿、伙食等物质条件的要求较高。校企合作则受海外企业用工安排的影响很大,不具备连续性和大批量可操作性,无法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海外实习机会。
  而无论是与国外大学单向合作模式,还是与国际组织合作模式,中国学生承担的费用都相对较高,虽然派遣到海外实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对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另外,个别中国学生规则意识的淡薄也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了一些困难,这些不但折射出东西文化的差异,也对学校培养学生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四、上海大学海外实习工作努力的方向
  
  今后,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跨国实习的渠道,充分发挥海外校友和海外合作学校的资源,使海外实习经历能成为更多学生的求学生涯的重要部分。我们也要注重对工作中问题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并及时反馈有关部门,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求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哲玮.教育家钱伟长[J].力学进展,2003,33(1):21-26.
  [2]顾秉林.一流大学建设若干热点问题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3]吴嘉彦,张能辉,王佩华,隋萍萍,许醇穗.跨国实习模式的探索――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求的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7,(6):172-173.
  [4]隋萍萍,张能辉,吴嘉彦.海外实习学生管理初探[J].上海大学学报.
  [5]张洁,张能辉.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1 版权所有 w88网站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