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20140701|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07-29 09:30:18 影响了: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教学系部: 财 经 系 制 定 人: 赵 金 中 审 核 人: 周 涛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4一、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620505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及中职学校 修业年限:全日制脱产 三年 教育类型:高职 学历层次:大专层次 首次招生年度:2011 年 二、职业面向 (一)职业领域

年6月30日

(二)初始就业岗位群

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职业生涯初期,作为企业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其主要就业岗位为采购员、运输调度员、理货员、配送员。

1、采购员,主要从事订购单的下达,物料交期的控制、材料市场行情的调查、查证进料的品质和数量、进料品质和数量异常的处理和与供应商有关交期、交量等方面的沟通协调。 2、运输调度员,主要从事协助车辆提货,协调客户和司机关系,完成装货计划;进行运输路线规划,降低物流成本。

3、理货员,主要从事物资设备进出库的验收、记帐和发放工作;保持库房物资设备分类排列,存放整齐,数量准确;商品的包装和流通加工等工作;熟练使用仓库的设施与设备

4、配送员,全面负责,及时、准确、快捷、安全地配送商品。完成商品的进货、验收、拣货、出货、配货和补货工作。

(三)发展或晋升岗位群

在职业发展的上升期,物流管理专业应努力成为业务经理岗位的管理人才,作为业务经理精通业务之外还必须熟悉项目运作,善于团队管理和部门管理。

少数优秀的学生可以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其必须具备领导企业的能力,通晓战略规划与危机管理。

1、采购经理人:负责公司采购工作及部门工作,规避由于市场不稳定所带来的风险。根据企业发展计划制订采购计划,调查、分析、评估目标市场和各部门物资需求及消耗情况,熟悉供应渠道和市场变化情况,确定需要和采购时机。组织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认证、管理及考核,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开展业务往来。

2、仓储经理:全面统筹仓库管理事务(包括仓库运作费用核算、仓库规划、货物保管、进出库管理、仓储物流加工服务、仓库安保等),并不断完善仓库的管理制度及流程;负责配合公司、部门做好仓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仓库日常沟通和汇报;负责建立仓库高效运营项目的标准化作业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负责仓库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和管理;负责仓库预算制定及各项开支的审批。

3、自由职业人:利用自己积累的实践经验及自身拥有的创业激情和独到的市场洞察能力,创建专业的物流服务企业。

(四)工作过程分析与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解

物流管理专业以“岗位定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分析主线,根据行业对物流人员的职业要求,确定职业工作领域为物流企业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主要工作领域,根据工作领域确定主要工作任务,依据工作任务确定所需的职业能力,并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确定专业开设所需课程。

三、人才需求分析与专业定位

中国已经进入到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的物流业,现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和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驻马店加快推动物流业发展,全市物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驻马店“四大一高”发展战略的制定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物流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尽管物流产业发展很快,但相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现状,物流专业人才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本专业培养面向制造企业、流通企业、服务企业和专业化物流等行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营销与客户管理、信息管理等知识,具有较强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营销与客户管理、信息管理等业务操作能力,能从事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营销与客户管理、信息管理等业务操作与管理工作的专业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四、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制造企业、流通企业、服务企业和专业化物流等行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营销与客户管理、信息管理等知识,具有较强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营销与客户管理、信息管理等业务操作能力,能从事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营销与客户管理、信息管理等业务操作与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 1、基础能力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能掌握基本的文化艺术与社交礼仪;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并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

2、专业能力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经济分析、企业管理、财务、市场拓展、软件操作、计算机应用、英

语等基础知识;熟悉必需的现代物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物流装备的操作及维护方法,掌握现代物流的运作流程,了解企业物流运营策略、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熟练掌握现代物流装备的操作及维护方法,能够处理物流业务流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对业务操作实施信息化管理。

3、社会能力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能理解学院的校园文化和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内涵,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4.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通过对职业岗位技能的学习,在大二的上学期即第三学期要获取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 五、人才培养模式及特色

结合物流企业岗位技术要求,重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了基于岗位工作需要和工作任务的“行企校结合,课岗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行企校结合,课岗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以校企双赢为纽带,学校行业企业三方联动,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物流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学年、六个学段,通过不同学期、阶段的教学实训,实现学生职业能力逐级上升,逐渐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建立专业、行业企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动态培养人才培养的质量,检验专业建设的成效。具体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参观物流企业,奠定职业基础,培养职业兴趣

本阶段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进行,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及专任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授课,通过“教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解决学生的入职资格。同时,在本阶段安排学生进入校企合作企业,参观物流企业,感性认识物流行业,培养学生职业兴趣。

第二阶段:进入物流企业,初步岗位认识,深化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

本阶段在第二学期、第三、四学期进行。由行业专家、企业会计人员及专任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进行物流信息处理、物流营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采购管理等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及实训中,不断掌握专业知识和强化专业技能。在本阶段,通过课程教学实训与集训强化培训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在本阶段中,安排学生进入物流企业,进行感悟式的学习,感悟物流行业和岗位需求。

第三阶段:校企合作进行学生基础核心技能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项目化模拟操作 本阶段在第三学期期间两周进行。以一个物流企业的典型案例为出发点,根据物流职业岗位的典型业务,组织单个项目,共同编写单个项目模拟教材,共同指导学生单个项目模拟操作,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主要运用能力。在本阶段,安排进入物流企业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体验物流单项职业的操作,进行物流单项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四阶段:校企合作进行学生高级核心技能,物流岗位综合模拟操作

本阶段集中在第四学期期间的两周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以商贸物流、制造物流和农产品物流三个方向的主体物流业务为典型案例,由行业专家、企业会计人员及骨干教师共同编写物流综合模拟教材,共同指导学生物流工作任务综合模拟操作,通过货物采购、货物分拣、货物入库、货物保养、货物整理、货物出库等物流管理实践过程,使学生真实地感受物流管理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实现角色、环境和过程高度仿真,从而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入岗综合应用能力。在本阶段,安排进入物流企业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体验物流综合技能的操作,进行物流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五阶段:轮岗认识实习

本阶段集中在第五学期进行。要求学生在校企共同建设的实验实训基地,在实习指导教师、企业骨干的直接指导下,在了解物流企业的概况以及各个物流管理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分配给自己的各个管理岗位实际工作。通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职业岗位认识实习,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属感。

第六阶段:顶岗实习

本阶段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校企双方合作成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组,编写实训指导书,实行校企双重管理双向考核,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学习、安全等方面实行严格管理,对每位学生出具书面鉴定材料。通过在企业主体顶岗,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六、教学模式及培养模式

物流管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组织教学,采取“教、学、做”一体的“2+1”教学模式。

2指前两年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实现基础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过渡。首先是课堂认知实践,它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或案例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初步认识工作情景;其次是岗位专项训练,充分利用物流综合实训室,熟悉岗位操作规范和方法,初步形成单项技能;再次,企业实践,

学生经过一段的学习和训练,到物流企业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由企业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辅导学生实训,使职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1指学生最后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专业导师、企业导师、职业导师的指导下提升专业技能,了解物流企业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在企业真实环境下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完成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直接进入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七、课程体系基本结构

1.专业课程体系说明及课程体系结构

物流管理专业以“职业行动过程的三个阶段与能力培养的三个进阶”为内在逻辑,根据本专业三大能力,依据职业能力形成的3阶段和职业能力培养的3进阶结构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根据职业及其技术领域对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按照“入门、专项、综合”的基本进阶,围绕职业岗位、职业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系统化课程建设,依据知识自身的逻辑与学生职业成长的进阶逻辑相结合,确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是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内容相一致,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进行项目式教学。

2.专业实践教学系统说明及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把每项任务拆分为更具体的操作单元,并说明完成任务所需各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学生应当掌握什么技能,形成什么能力。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包括课堂认知实践、岗位专项训练、企业实践和学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环节)见附表

3.对公共基本素质模块课程和通识课程内容要求的简要描述

公共课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牢固的法制观念和意识,使他们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八、主干、核心课程说明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是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进行项目式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九、毕业资格与要求

1.学分(按课程体系分别说明应达到的要求)

1)本教学计划总课时2824,理论课时1323,占总学时47%,实践课时1501,占总学时53%。 2)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20学分,其中基本素质课程34.5学分,职业基础课程20学分,职业技能课程15学分,职业拓展课程共8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34分,通识教育课程4.5学分,社会能力课程4学分,职业资格证书。并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建议考试时间第三学期。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必须参加专业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完成60学时的培训,争取初次过关率达到100%。积极获取更多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近的职业资格证书,经批准后可以替代职业拓展类课程的学分。 十、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1、本专业可在大三申请专升本考试,继续该专业的本科教育。 2、本专业学生可以参加本专业本科自学考试,继续该专业的本科教育。

3、可通过考研、国内外各层次培训接受相关专业更高层次教育,如物流管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 十一、必要说明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主要利用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实训平台、进行认知性教学见习,课内通过实训室进行课程教学实训;校外开展校企联合,进入相关企业进入阶段教学见习和顶岗实习,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实习,专业学生的实习由专业老师和企业有经验的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学生成绩的组成由企业老师和专业教师分别给出成绩,比例各占30%和70%,最后由专业教师综合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一)基本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装备要求

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我院建成了现代化的物流综合实训室和物流现代信息实训室。实训室不仅有全自动立体仓库、电子标签分拣设备、打包机、POS机等先进的硬件设备,还有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等专业教学软件。为充分利用物流综合实训室,我们积极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编写实训指导书,并聘任他们作为专业的实训指导教师亲自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真实的岗位训练环境。目前实训室可做的项目如下:

2.校外实训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相对于校内仿真实践教学,产学结合更为紧密,是落实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的场所的保障,同时也为学生在物流企业预就业创造了条件。

本着“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交流、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积极努力,目前与驻马店恒兴物流、中国邮政、爱家量贩、王守义十三香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专业教师任职要求 1.对本专业的专任教师的要求

(1)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相关知识。

(2)能运用物流的相关优化方法进行规划,如最优路线规划、节点的选址规划、最佳订货点的计算等。

(3)熟悉常用的物流设备,可操作一些常见的设备,如打包机、立体仓库、电子标签等。 (4)能熟练使用物流相关软件,如第三方物流软件、配送管理软件、仓储管理软件等。 (5)都取得一种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具有1个以上典型岗位,3个月以上顶岗实践工作经历。

2.对本专业的兼职教师的要求

(1)长期从事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配送管理等物流相关管理岗位的工作。

(2)具备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并与物流实践结合起来。 (3)熟悉常用的物流设备,可操作和维护一些常见的物流设备。 (三)教学建议 1、教学资源配置

充分利用学院内部资源,积极探索与实践教育类型的多元化、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和服务功能的社会化,科学配置教学资源,强化设备投资与管理,降低办学成本,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合理配置企业教学资源。要以企业的需求作为教学安排中核心的因素,把企业资源作为教学资源配置中更具现实意义的资源,更全面的利用好企业的资源。企业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和岗位资源。前者是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型技术工人,后者是指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或岗位现场教学的机会,企业的工作岗位集成了企业的各种硬件。

紧依产学研合作建设教学资源库。通过与实际用人企业和实训基地合作,通过对主要学科内容的知识重组,为教学、科研和企业提供一个全新的物流专业知识的整合平台。利用这个资源库,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学习;教师和科研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和深入的科学研究;企业利用资源库平台提高物流业务开发与管理的效率。为解决设备短缺落后、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等问题,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侧重于仿真实训功能建设。

2、教学组织

探索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工学课程结合体系,把岗位核心技能训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理实一体化”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专业教学软件、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企业实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实施物流企业虚拟流程、虚拟运营的课堂教学。将企业生产现场、物流场景、作业流程搬入课堂,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加大实施物流企业现场教学,推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体现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学生评价

校企合作共建学生评价体系。根据企业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过程性评价,增强学生评价的针对性;校企合作制定社会评价标准,吸引行业中有影响力的企业参与教学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强化对的评价,加大对的就业跟踪服务,了解和记录学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和就业满意度、薪资增长水平等,评价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方向。

4、考核方式

本专业的课程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但是在考核方式上打破考试的概念,以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代替单一的卷面考试。专业课程注重实践性和实际管理技能的培养,实行全程化考核。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技能成绩综合组成,使理论考核知识点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技能考核中,校内和校外实训指导老师

给学生布置若干个包含课程能力的实训项目,让学生独自完成,顺利完成者视为合格,否则继续学习,直至合格为止,使学生真正具备物流管理的核心能力。 十二、各类附表

附表1. 按学期开设课程进程表 附表2. 取得资格证书一览表 附表3. 教学周数安排表

附表一:

财经系物流管理教学进程表

注:1.课程类别分别为纯理论课程(A类)、理论+实践(B类)、纯实践课程(C类)。 2.每周课时量一般不少于18节。

3.学时百分比是每板块占总计划学时的百分比。

附表二:

取得资格证书一览表

注:资格证书应以国家标准为主,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用国家标准。对各类行业协会颁发的证书要严格审查,经教务处批准后方可采用。

附表三:

教学周数安排表

备注:1. 军事训练用☆表示,理论教学用√表示,劳动实践用○表示,校内专业实验、实习用※表示,校外专业实习用□表示,顶岗实习用△表示,毕业论文用﹟表示。考试用⊙表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1 版权所有 w88网站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